新闻中心

凝练机电特色 打造专业品牌

2021-05-03  964

“搭平台,建机制,创模式,铸品牌”,打造“河套牌高级技术人才”车间,这是河套学院机电工程系适应人才培养转型需要,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,着力凝练机电专业特色的办学方向和建设目标。近年来,机电工程各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,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%以上,就业质量高、前景好,从实习到就业可以整班送出。每年还会有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被特招入伍,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士官。“河套牌高级技术人才”车间的专业建设展露出勃勃生机。

机电工程系是河套学院的工科类系部,基础专业是1943年由傅作义将军创办的原巴盟师范学校的物理大专专业,办学历史久远。随着原河套大学的整合发展,工科类专业不断积淀拓展,实力逐渐增强,从最早的理工部,到现在的机电工程系,2012年学院升本以来,共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个本科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、供用电技术、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(媒体企业自动化)、印刷图文信息处理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、矿山机电等6个专科专业,成为河套学院多科性大学的重要支撑。

对工学学科领域应用性人才的大量需求,是工业化进程加快,给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带来的重要机遇。特别是内蒙古西部地区,经济转型需要大量实用性的高技术人才。着眼于此,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,河套学院一升本就确立了“立足西部,面向全区,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”的办学定位。机电工程系在专业建设上,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,以自动化设备维护、应用及管理的职业综合能力人才培养为主线,构建以 “工学结合”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,建设集实验实训、社会培训、职业技能鉴定、应用技术研发“四位一体”的实训基地,培养应用型、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,把学院的办学定位落到了实处。

紧贴产业发展需求 建设优质机电“专业群”

近年来,巴彦淖尔、鄂尔多斯、乌海、阿拉善等内蒙古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,电气类技术和管理人才供不应求。在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下,机电工程系专业建设不断优化。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技术发展趋势,河套学院着力凝练学科方向,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角度对专业建设进行谋划布局,既立足对接地方产业职业群结构,又着眼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,大力建设专业集群,形成了紧密对接地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,学科方向明确,应用型特色彰显的优质机电“专业群”。

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,以电气工程为核心,以电力网理论、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技术为基础,综合运用工程与计算技术,培养具有解决电气工程运行、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和基本能力的人才,相关专业在内蒙古西部地区逐渐呈现生源广、就业空间大的特点。已成为河套学院的特色专业和自治区级与校级两级品牌专业。供用电技术专业,培养适应企业中、小型变电所及配电网的电气运行和供用电部门的用电检查、管理工作以及一般电气工程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,主要培养全面掌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职业技能的人才。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,培养掌握电脑图文信息处理知识、印刷制版知识和版面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。矿山机电专业,培养具备矿山机电系统及设备安装、调试、维修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,是以机电类各专业为支撑的本科教育,其触角伸向各行各业。以培养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,是工科专业最具基础性、应用最广的专业之一。

多元用力延伸拓展 全面提升教学实力

围绕打造“河套牌高级技术人才”车间的专业品牌,机电工程系把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各门专业课中,通过开放“创新实训室”、从“技术改造和小发明”,到内容复杂的课程设计、毕业设计,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。在专业建设中逐步形成了“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”、“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”的专业课程体系。通过深化教学教研活动,建立教学工作质量保障体系,实施教师互评、学生评教等制度创新,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。通过定期举办“电气技术设计竞赛”,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来促进学风的改善。学生在全区举办的高校专业性竞赛活动中,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。

着力加大实验室建设,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。建成大学物理基础实验室、电路及电子技术实验室、电工及电机控制技术实训室、传感器原理实验室、汽车及钳工实训室、印刷制版实训室等20余个实验实训室,设备总值达550余万元。其中本科专业实验和实训课程开出率达90%,专科专业实验开出率达95%以上,基本满足专、本科实验实训教学的需求。

内培外引,打造精良师资队伍。采取长短结合、内外结合、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结合等方式,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,打造高素质“复合型”教师队伍。对新引入教师实行“助教制度”、以老带新“结对子”的导师制度,发挥老教师“传、帮、带”的作用,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。通过教学竞赛锤炼教师的各项教学基本功水平,并通过学术讲座、网络学习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。在完善核心课程建设上,通过微课录制,促进教师对教法、教学技能的研究,同时完成核心课程视频录制,为后期核心课程平台建设奠定基础。现有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达32%;硕士学位以上学历达43%, 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50%;是一支富有活力的“双师型”教师团队。近两年,师生申报研究的自治区级课题1项、校级科研课题5项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、大学生科研5项。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共发表相关论文17篇,其中国家级期刊1篇,中文核心期刊1篇。2014年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》被评为精品课程,并成功申报了以电气类课程为主的教学团队。

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构建产学研育人平台

校企合作是打造“工学结合”专业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路径。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“上手快,用得上,干得好”,施展“河套牌高级技术人才”的优势,机电工程系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,专业建设实行“一人多课、一课多人”课程组管理模式,融“教、学、做”为一体,深化校企合作,依托企业建立实训基地,通过实验、实训和顶岗实习,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,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。利用电气仿真软件进行专业课题的设计,建立以仿真工具为支撑的理论教学平台,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。在校内的实训室营造职场氛围,利用先进的设备,建立以生产与实训项目为引导的实践教学平台,将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引入校外实习基地,参加生产性实际项目的安装、调试、检修,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近年来,先后在北京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、青岛海尔集团、内蒙古西部铜材有限责任公司、天津长城汽车集团公司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,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训及优先录用的机会。与企业深入探讨签订“订单式”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协议、校企合作共建协议的意项,保证毕业生相对稳定、高质量的就业。

为了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,推动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,给热爱机电工程专业的学子铺设学习——就业的直通车,机电工程系坚持强化专业特色,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重点,不断探索跨学科专业协同育人新模式、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、拓展“订单”合作办学新渠道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,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内涵建设,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“德优品正、业精致用、拓新笃行”的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“归来手拈梅花嗅,春在枝头已十分”。河套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,映射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和出路。